为落实2025年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部署,结合省住建厅《“培育万匠服务万村”行动实施方案》(〔2023〕1146号)要求,3月25日,武汉市乡村建设工匠培训行动拉开帷幕。本次培训是贯彻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和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强县工程的具体行动,旨在促进乡村建设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培训由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统筹组织,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全力协助,市建设学校负责实施。培训内容涉及政策法规、安全规程、村庄规划管理、环境美化、房屋改造、施工工艺、质量把控等方面,由行业专家授课。参训学员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所属乡镇及行政村从事农房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施工的一线优秀工匠,共计403人。培训以线上方式实施,以街道为单位集中听课,既便于学员就近参训,又利于培训规范组织。
开班前,在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和建设学校主管局的悉心指导下,市建设学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教学准备,从培训方案到授课内容,从授课教师到组织演练,先后多次开展调研和研讨,细化方案,完善措施,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开班仪式上,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一级调研员贺航洲作开班动员。他着重强调:“乡村建设工匠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当下,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建设需求与日俱增,工匠又是今后村镇房屋建设的重要支撑,对工匠们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培训,是专门为工匠搭建的提升自我、交流互鉴的优质平台。希望各位学员牢牢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做好笔记,钻研专业知识与技能,珍惜学习机会,切实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造出安全可靠、品质卓越、美观舒适的乡村建设工程。同时,也期待大家始终秉持匠心,传承并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携手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本次培训致力于构建科学完善的系统化培训体系,全面提升乡村建设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安全生产意识以及职业操守。创新性地构建“政校村”三方联动机制:政府端构建“培训-考核-认证”全流程管理体系;院校端,由市建设学校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库;乡村端则在4个远城区设立流动教学点,实现“送教下乡+属地实训”有机融合。这一创新性联动机制和针对性的施训内容受到了基层单位和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