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市建设学校2020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5-07-09 浏览次数:0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建筑工程施工(代码:0401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

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社会认可度高的行业企业标准证书举例

04

土木水利类040000

建筑工程业

建筑公司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安全管理、测量放线、质量管理、资料管理

施工员、安全员、测量员、材料员、资料员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面向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工程质量检测等企事业单位,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理论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能够在中小型施工企业从事建筑施工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具有安全防范意识

3)具有团队协作和爱岗敬业精神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知识

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

3)掌握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工程设备施工图等的基本知识。

4)掌握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基础、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的基本知识。

5)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人文、社会方面的基本常识。

3.能力

1)职业通用能力:掌握建筑力学基础、建筑材料、建筑制图与识图、CAD制图等专业知识。

2)职业专门能力:具有识读工程施工图的能力;具有比较熟练的测量放线、钢筋翻样及加工、砌体砌筑等岗位的基本技能;掌握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具有从事工程质量、安全、工程技术资料等初步管理能力。

3)职业拓展能力:熟悉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熟悉建设法规的各项规定;掌握建筑施工企业12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

本科:土木工程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参考学时

1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主要内容】学习职业生涯的相关知识。

【教学要求】训练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决策行动的技能,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专业特征和个人特点,结合社会未来的发展,规划合理的职业生涯,提高就业能力,并最终找到一个能够发挥个人潜力、具有发展空间的理想职业。

18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主要内容】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相关知识。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18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18

4

哲学与人生

【主要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16

5

企业班组管理

【主要内容】企业与班组结构形式、认识工作与规划目标、“三力”修炼、时间管理、任务管理、物料管理、激励管理。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企业班组管理能力,增强就业与创业能力,不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

16

6

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调节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教学要求】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引发学生的心理感悟,帮助他们远离焦虑、自卑、抑郁的心境,从而达成行为上的正向改变,帮助中职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发自身的潜能,打造自信与阳光,最终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18

7

形势与政策

【主要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正确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全面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培养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为毕业后适应社会需求和创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教学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教育部指定的德育课程内容之一,纳入学校教育计划,是中职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德育课教学工作中,在一、二年级中每二周安排一节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中,根据中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富有启发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通过课堂教学、研讨会、展会、班团队会、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18

8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主要内容】学习国家的就业政策与法规,当前就业途径和就业前的准备,求职的信息收集与分析,面试应聘的技巧以及如何创业和创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和政策,掌握基本的就业方向和途径,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18

9

语文(汉字规范书写)

【主要内容】汉字基础知识、硬笔书写、软笔书写

教学要求】使学生会写硬笔字,学习写软笔字,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能力,进一步了解汉字笔画、偏旁、结构的特点。

36

10

职场信息阅读

【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鉴赏我国瑰丽的文学知识宝库,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必须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求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72

11

职场通用写作

【主要内容】应用文写作格式、用语规范训练。

教学要求】以职场为学习情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生动、仿真的学习活动中习得和运用,学习职场通用文体的写作,培养较强的的职场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72

12

普通话与口语交际

【主要内容】普通话知识和技能、口语交际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要求】从中职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出发,注重实践应用,切实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6

13

国学经典诵读

【主要内容】散文百家、诗词曲赋、幼学启蒙、尺牍训言、书院搜奇

教学要求】通过活动,让学生诵读、了解、体会国学经典思想,接受中华经典美文熏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32

14

数学

【主要内容】:不等式、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向量等方面的计算知识,集合与逻辑用语、指数与对数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等应用数学的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和简单的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60

15

英语

【主要内容】必修的基础性内容、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80

16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主要内容】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72

13

体育与健康

【主要内容】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田径类、体操类、球类项目

【教学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144

14

公共艺术

【主要内容】音乐、美术鉴赏

【教学要求】选择旋律优美、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学生易接受的,具有经典性、代表性时代的名曲佳作,分析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文化、音乐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质的理解选择具有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各种美术佳作,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艺术等角度进行比较欣赏,更好地理解各民族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并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审美视野,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

36

 

 

(二)专业技能课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二)课程学时分配及比例表(以就业班为例,其它班见各个“教学进程安排表”中“统计数”)

课程类别

课程门数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合计

占总学时(%

公共基础课

6

1038

36

1074

36.4

专业核心课

22

872

1002

1874

63.6

    

28

1910

1038

2948

100

 

(三)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就业班)

    

              

合计

入学教育与军训

1






1

毕业教育








理论教学

18

18

16

16

17


85

实践教学



2

2

1


5

    

1

1

1

1

1


5

生产实习与毕业实践






18

18

    

1

1

1

1

1

1

6

  

3

7

3

7

3


23

    

24

27

23

27

23

19

143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业课教师50人,“双师型”38人,楚天技能名师1人,市职教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优秀教师3人,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行业专家、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参与教学,年均外聘教师10人,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设施

学校有与专业设置相匹配的实习设备和仪器教学设备418.5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4341元,建有测量实训室、建筑工种实训车间、建筑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工位510个,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约3480平方米,生均占有面积为3.6平方米。智慧教室12间、录播室1 间、三维仿真实训室1 间,广联达预算实训机房2间,标准化考试机房12间,校园网络有线无线全覆盖,互联网接入带宽200M,内网到工作电脑桌面带宽1000M,核心交换机万兆,满足教学要求。

(三)教学资源

学校建有图书馆,有纸质图书7.844万册、电子图书143万册,教材的选取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文化课教材选用国家规划高教版本,专业课教材以建工出版社、交通出版社为主。

(四)教学方法

建议采取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等方法。

(五)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理论考试、学期考查、专业技能考核。

   十、毕业要求

学生达到以下要求,准予毕业:

    1.思想品德评价合格;

    2.修满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含顶岗实习鉴定合格

    3.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为方便就业,取得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